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单项选择题
1.
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知行统一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3.
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牛产力发展水平
4.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
我国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的阶段是( )
A.高中阶段
B.初中阶段
C.小学阶段
D.大学阶段
6.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教育的( )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7.
实验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的类型是( )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D.以语言传递为主的
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9.
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10.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A.赞科夫
B.马卡连科
C.夸美纽斯
D.凯洛夫
11.
我国颁布的第1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2.
教育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只起加速作用
D.只起延缓作用
13.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分析思维
D.抽象思维
14.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15.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交替
D.匀速进行
16.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
17.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18.
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给来访者帮助、启发并改变其认知、情感和态度以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是( )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咨询
D.心理矫正
19.
情绪是一种反映形式,其中介为(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识
20.
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非本质特征
21.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22.
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 )
A.注意过程
B.意志过程
C.行动过程
D.意识过程
23.
知觉与感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是( )
A.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C.对事物概括间接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反映
24.
心理学
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辨析题
1.
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
教育学
发达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地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一般来说,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同时形成的。
4.
心理学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形象的心理过程。
简答题
1.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2.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3.
教育学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
简述注意的特点和功能。
5.
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6.
心理学
简述如何根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论述题
1.
教育学
论述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各自的特点。
2.
心理学
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陕西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
关注公众号
服务时间08:00-24:00免费课程/题库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