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子女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如果依此为标准,梁启超当之无愧是古往今来第1老爸。梁启超一生有过两位夫人,九个子女(五男四女),各个事业有成,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传奇。
小名片:梁启超(1873-1929),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在教育方面,梁启超展现出了超前的教育直觉,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情育”
“智育”
“意育”
平等交流
理财教育
情育:爱是专一和理性
1.重视陶冶亲情。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老实说,要把情感教育放在第1位。”经过汹涌的爱的灌溉,一家人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氛围。
2.探索出了一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想婚姻制度”——“父母选择,子女做主”,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亲”。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姻缘,就是梁启超“精心策划”的。
梁思成和林徽因
智育:趣味主义
趣味主义是梁启超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体察,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专业兴趣。
事业无所谓大小,认定一件事去做,就是可敬的。在孩子们的专业学习上,他会为长远考虑,但一定以孩子的兴趣为首要原则。他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依然坚持“趣味主义”:“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味淋漓。什么悲观、厌世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只顾耕耘,不问收获
他常常教育孩子们要有尽其所能、刻苦学思的态度,“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他注意在家庭里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流亡日本期间,他亲自在家教女读书,并专门请家庭教师教“数理化”,还在家里建了一座实验室。
示例:
思庄在麦基尔大学就读一年后,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学着学着,思庄发现生物学无法引起她的兴趣,十分苦恼,于是向大哥思成诉说。梁启超知道后,非常后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思庄后来改学十分冷门的图书馆学,考入了哥伦比亚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一味满足,而是把美好的品质传授给他。
正如梁启超所说:“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困苦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炼出来。”
意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他希望自己的子女,“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他不仅重视孩子们的专科学业,更注重品格素养方面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为社会、为民众,乃至为国家效力做贡献,为做人的基本义务和人生价值,在为人处事上利民利他,在专业上要经世致用,为社会出力。
强调挫折教育。
他如此教育自己的子女:“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更阅数年,几何不变为纨绔子哉。”
女儿梁思顺曾抱怨国外的生活条件艰苦,梁启超便告诫她说:
“你和希哲都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自己家本色,才能给孩子们以磨练人格的机会。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
平等交流
梁启超非常重视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他的方法是:首先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把在成人世界遇到的部分困难和迷惑跟孩子交流甚至倾诉,孩子自然就会向我们敞开心扉。
比如,在其中一封家书中,梁启超甚至将自己当年在北戴河买房及相关的收支情况,都坦诚地跟孩子们沟通交流,他把孩子当成朋友,孩子们自然也把他当成朋友,有什么心事自然愿意跟父亲沟通,梁启超也因此总能第1时间掌握孩子的成长信息和精神状况。
理财教育
他既知开源生财保值增值,又明道义轻重,舒困救济,这就是梁启超在家书中不断给孩子们啰嗦的理财观念。
梁启超颇有经济头脑,除了平时任职与稿费收入外,他还参与股票投资,有多种收入来源,他经常在给女儿们的家书中详细罗列各种流水细账,一方面让儿女们知道挣钱持家的艰辛,另一方面对孩子建立自己的理财意识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科院学部委员。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炮兵上校,25岁在淞沪抗战前线感染腹膜炎病逝。五子梁思礼,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子梁思达,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著名经济学家。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协会副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三女梁思懿,燕京大学毕业,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燕大学生领袖,“燕京三杰”之一。四女梁思宁,早期就读于南开大学,新四军早期革命军人,早期陈毅元帅部下。